牛金所配资 警惕!小伤口千万别不当回事,严重可致命
每年 9 月的第二个周日是“中国破伤风日”。提到破伤风,你可能觉得很陌生,毕竟身边鲜少有人提及,但事实上,它就像潜藏在暗处的 “隐形杀手”—一个不起眼的小伤口,就可能让它“趁虚而入”,引发致命危机。今天,我们就带你认清这个 “杀手”牛金所配资,学会科学预防。
一、什么是破伤风?
破伤风的“元凶”是破伤风梭菌,以芽孢的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尤其是土壤、灰尘、动物和人类的肠道/粪便、表皮,以及生锈工具如钉子、针头和铁丝网。外伤后破伤风的潜伏期通常是3~21天,潜伏期的长短与感染部位距离中枢神经系统的远近有关。平日里,破伤风梭菌会安静潜伏,可一旦找到人体破损的皮肤或黏膜,就会迅速侵入伤口内繁殖并产生毒力极强的破伤风痉挛毒素。这种毒素会侵入人体神经系统,干扰神经信号传递,最终导致肌肉出现强直性收缩与阵发性痉挛,使身体逐渐失去对肌肉的控制。
二、哪些伤口容易“招惹”破伤风?
1.泥土、铁锈相关伤口:在菜园里种菜时,生锈的铁锹划破手指,泥土顺着伤口渗入皮肤;修理家具时,掉落的铁钉扎进脚掌,留下又深又窄的伤口,还裹着铁锈和灰尘;在户外徒步时,被枯枝、碎石划伤小腿,草地里的腐叶碎屑、潮湿泥土又刚好粘在伤口上......这些场景中,藏在土壤、铁锈和灰尘里的破伤风梭菌,会顺着破损皮肤进入体内。
展开剩余84%图源:混知漫画
2.动物相关伤口:被流浪狗、猫、啮齿动物等咬伤或抓伤后,若未及时彻底清洁伤口,动物携带的破伤风梭菌可能通过伤口侵入;动物饲养员、屠宰从业者在工作中,若被牲畜踢伤腿部、划伤手臂,伤口易残留粪便、泥土等污染物,感染风险会显著升高。
3.慢性伤口:免疫功能受损人群由于其免疫应答产生的速度和水平都低于健康人群,伤口愈合速度也明显较低。同时,免疫功能受损人群破伤风免疫史往往不完整甚至缺失,因此免疫功能受损人群发生外伤且发生破伤风暴露时,发病风险会明显增加。
4.烧伤、烫伤导致皮肤屏障受损,若伤口未妥善保护,被污水浸泡、灰尘覆盖,破伤风梭菌也会趁虚而入。
5.产妇分娩时,若环境不卫生、接生器械消毒不到位,新生儿的脐带伤口可能被破伤风梭菌污染,进而引发新生儿破伤风。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破伤风梭菌是典型的厌氧细菌,在缺氧环境下才能大量繁殖并释放毒素。又深又窄的伤口(如钉子扎伤、木刺刺伤)、被污染物堵塞的伤口(如伤口裹着泥土、坏死组织)、大面积烧伤或挤压伤(局部组织缺氧),更适合破伤风梭菌繁殖、进而引发感染。相反,像轻微擦伤这类浅表伤口,若及时用清水冲洗、消毒,保持伤口干燥透气,感染破伤风的风险会大大降低。
图源:混知漫画
三、破伤风的危害牛金所配资
1.肌肉痉挛与僵硬:从张嘴难到身体失控
破伤风痉挛毒素首先攻击人体的运动神经,咀嚼肌作为面部活动最频繁的肌肉群,往往最先 中招。患者早期会感觉咬东西时使不上劲,慢慢发展为张口困难——连张嘴吃饭、说话都变得费力,严重时会出现牙关紧闭。随着毒素扩散,面部表情肌会逐渐失去控制、出现不自主收缩:嘴角被强行拉扯,即便处于痛苦中,也会呈现出类似微笑的表情,医学上称之为“苦笑面容”。接着颈部、背部及四肢肌肉也会相继受累,出现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以及四肢肌肉持续性收缩,严重影响正常活动,剧烈的肌肉痉挛甚至可能导致肌肉撕裂、骨折。
图源:混知漫画
2.呼吸功能障碍:窒息风险高
当破伤风痉挛毒素蔓延至控制呼吸的肌肉时,会引发呼吸肌痉挛、僵硬,导致肌肉无法正常收缩。此时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感觉喘不上气,嘴唇、指甲盖会逐渐发紫(发绀)。若不能及时通过呼吸机等设备辅助呼吸,肺部会因无法正常通气而持续缺氧,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会因此受损,最终可能导致窒息死亡—— 这是破伤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图源:混知漫画
3.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身体调控系统失灵
破伤风毒素还会干扰自主神经系统 。当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时,患者会出现一系列不稳定症状:血压忽高忽低、心率时快时缓、体温高热或过低。这可能诱发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大幅增加治疗难度。
4.引发心理创伤:康复后仍留阴影
破伤风发病时患者意识清醒,却要承受剧烈的肌肉疼痛和身体失控的痛苦,这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恐惧和精神压力。即便经过治疗康复,部分患者也可能留下长期的心理阴影,需要专业的心理干预才能逐渐恢复。
四、如何预防破伤风?
虽然破伤风危害极大,但只要做好主动免疫、被动免疫和日常防护,就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一)主动免疫:接种破伤风疫苗,筑牢基础防线
主动免疫是指通过接种破伤风疫苗,让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对抗破伤风毒素的专属抗体,这是预防破伤风最有效、最根本的方式。
1.婴幼儿接种程序:2025年1月1日起,婴幼儿需在2月龄 、4月龄 、6月龄、18月龄和6周岁时,各接种 1 剂次百白破联合疫苗(含破伤风疫苗成分)。如果儿童已按疫苗说明书接种含百白破疫苗成分的其他联合疫苗,可视为完成相应剂次接种,无需重复接种。
2.成人接种程序:目前我国缺乏针对成人的主动免疫体系。《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建议免疫接种史不完全或不明确的孕妇,应尽量完成5剂次免疫接种程序,至少应接种2剂次破伤风疫苗。无主动免疫史的创伤暴露后患者及从事建筑、屠宰、园艺等创伤高危职业的人群,应在第0天、1个月后、7个月后分别接种1剂次破伤风疫苗;之后每5~10年加强1剂次,特殊情况下可每3~5年加强1剂次。
(二)被动免疫:受伤后及时干预,阻断感染通路
若意外受伤,尤其是伤口较深、污染严重时,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伤口类型(如浅表伤、深部伤、污染伤)、受伤时间(如受伤后 24 小时内、超过 24 小时)、以及既往破伤风免疫接种史,综合评估感染风险,并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被动免疫预防。常用的被动免疫制剂包括破伤风抗毒素(TAT)和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其中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但价格较高;破伤风抗毒素价格相对便宜,但使用前需进行皮试,以判断是否过敏 。
(三)日常防护:细节入手,减少暴露机会
1.做好个人防护:日常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皮肤无故破损;在进行户外活动(如园艺、徒步)或从事高危职业(如建筑、屠宰)时,应穿戴手套、长袖衣物、防护鞋等装备,减少受伤概率。
2.正确处理伤口:对于小而浅的伤口,应立即用干净的清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 15 分钟以上,尽可能去除伤口内的污垢、异物及细菌,用碘伏等消毒剂对伤口进行消毒;对于较深、较大或污染严重的伤口,应尽快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清创、缝合等处理,并遵医嘱进行后续治疗 。
图源:混知漫画
破伤风虽然是“致命杀手”,但只要我们筑牢免疫防线、避开风险场景、做好伤口处理,就能有效远离它的威胁。尤其是创伤高危人群,更要把预防意识记在心里、落在行动上 — 别让一个小小的伤口,酿成无法挽回的“致命危机”。让我们共同关注破伤风,守护自己和身边人的健康!
来源:河南疾控牛金所配资
发布于:河南省扬帆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